全国劳动模范王兵
把科研实践于生产一线
在山东新华制药的生产试验一线,总能看到王兵的身影。他是高级工程师,也是公司一级技术主管。1996年,王兵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扎根这里,20余年光阴流转,他用坚守诠释着“工匠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
面对试验失败的挫败、重复性劳动的枯燥,他总说:“科研的价值不在实验室的光鲜,而在生产线的‘烟火气’里。”从TMP到碳酸司维拉姆,从尼莫地平到高纯度鱼油,他在数十个项目中摸爬滚打,用“铁杵磨成针”的韧劲突破技术壁垒,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
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“急先锋”,王兵始终站在研发前沿。在公司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时,他带领团队深度参与了高纯度鱼油系列、高分子药物和抗帕金森药物等多个研发平台的搭建,并在这些产品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当抗帕金森药物研发遭遇瓶颈时,他日夜泡在车间,带领团队反复推演,最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新华制药“十佳科技人员”、淄博市优秀青年、淄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、淄博市劳动模范、山东省劳动模范、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……凭借自身努力,王兵早已荣誉满身。
“技术要传承,精神更要延续。”王兵常说,看着年轻团队挑起大梁,是他最骄傲的事。2015年,“王兵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挂牌成立,这里不仅成为公司新产品产业化的“孵化器”,更成为人才成长的“摇篮”。他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,通过“传帮带”模式,工作室走出两位齐鲁首席技师和多位公司劳动模范、“十佳科技人员”。
从青涩学子到科研大师,王兵是扎根泥土的“实干家”,也是勇攀高峰的“追光者”。在医药产业化的征程中,他以坚守为笔,以创新为墨,书写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华彩篇章。(本报记者 赵培珊)